中国养殖网 - 农牧行业专业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列表
李德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顾问


李德发教授长期从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

构建了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在猪上的有效营养价值数据库,创建了饲料原料有效养分动态预测模拟和NIR推测饲料有效成分模型;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猪营养需要动态模拟,主持修订了2004年版中国《猪饲料标准》,多年从事猪肉品质营养调控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养殖业和饲料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作为主编,创办我国畜牧领域首个英文刊物《 Anim Sci Biotechnol》。


获奖经历: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猪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编号:2008-J-203-2-05-R01

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猪优质高效饲料产业化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编号:2002-J-203-2-04-R01

3.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轭亚油酸对断奶仔猪免疫应激的调控》,赖长华博士学位论文,编号:2007021,指导老师:李德发

4.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高油玉米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饲用营养价值研究》,宋国隆博士学位论文,编号:2006020,指导老师:李德发

5.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诱发仔猪过敏反应的机理及其缓解机制的研究》,孙鹏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李德发,2009年

6.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机制及钝化机理的研究”项目,编号2009J10019

7.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畜禽的危害机理及有效失活方法的研究”项目,证书号:2000-069


工作经历:

1989.09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5.01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11至今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 主任

2000.06至今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2004.04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院长

2004.10至今 农业部饲料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2005.10至今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主任


齐广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蛋鸡)岗位科学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家禽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专家,国际更能蛋生产者协会(DEPAI)荣誉理事。

主要从事畜产品品质的营养调控、单胃动物营养、饲料及添加剂的生物学评定研究。


获奖经历: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部部科技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

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20多篇),出版《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饲料配制技术手册》、《饲料生物学评定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进展》、《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进展》、《安全高效预混合饲料配制技术》等专/编著20多部(册)。


工作经历:

齐广海 男,1963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周至县。

1983年获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畜牧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和博士(与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联合培养)学位。

1983年8月至1996年3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工作;

1996年4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工作,历任动物营养研究室副主任(1997年3月)、主任(1999年6月)、所长助理(2001年10月)、副所长(2004年11月)。2013年元月任所长、党委副书记、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19年4月29日,免去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职务。

陈代文

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理事会会长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理事会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畜牧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饲料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猪的营养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猪抗病营养、营养与猪肉品质、饲料安全、分子营养。


获奖经历:

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猪抗病营养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入选200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鉴定科技成果1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0多篇,SCI收录论文40余篇。

主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动物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主编教材和著作7部,副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

已培养毕业研究生约150名,其中博士30余名,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工作经历:

陈代文,男,1962年生,四川广安人。

1983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4年获博士学位。

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晋升教授。

1999年赴美国Iowa州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1月至2001年4月在美国Wisconsin大学从事分子营养博士后研究。

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2003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6年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0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任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任总支书记,2005年任所长,2010年2月任学校副校长。


谯仕彦

 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简介

现任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生物饲料添加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饲用抗菌肽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理事长、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主要从事:猪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营养需要研究、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安全评价、饲用微生物制剂和免疫防御肽、抗菌肽研究开发、生物饲料研究开发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24件。


研究方向

1、饲料抗营养因子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豆,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个,主要研究了大豆球蛋白和b-聚球蛋白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过敏反应和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影响;大豆寡糖对不同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和微生物的影响;正在进行大豆凝集素的受体结构及其与大肠杆菌表面抗原的关系,寻找大豆凝集素的受体类似物以阻断其对动物的危害。


2、猪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从事该项工作已有10多年历史,1994-1997年对膨化全脂大豆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并用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了膨化全脂大豆对肠上皮细胞的周转进行了深入研究。1998-1999年对活动尼龙袋技术评价猪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标准话程序,并用该方法对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51个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在Can. J. Anim. Sci., AJAS, J. Agricul. Food Sci. 等杂志发表研究报告7篇。在此期间,分别对早籼稻、膨化鸡肉粉、膨化油菜籽与豌豆混合物等新型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的委托,2002年对中国过去10年间猪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3、猪营养需要研究:主要研究猪的能量和氨基酸需要量,包括表观可消化和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曾主持翻译NRC猪营养需要第十版,作为主持者之一,正和我国其它营养工作者一道,修订我国猪的饲养标准。即将开展应激状态下和保持猪最佳免疫状态下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4、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开发:适应于安全、有竞争力的畜产品生产的市场需求,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是本人今后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制剂的研究,包括抗疑性强、产酸力和产酶能力高的乳酸杆菌及其后处理工艺的研究,酶制剂、寡聚糖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有意微生物的增效作用;二是天然提取物的研究开发,已就几种提取物对猪的生长、免疫、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和企业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合作。